镀锡线钝化工序需运用重铬酸钠溶液,为减少镀锡板黑灰缺陷及镀锡板上残留Cr6+的含量,钝化后需大量的清水实施冲洗,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r6+,是一种高毒性的物质,其毒性为Cr3+的100倍,是电镀行业主要污染物之一。
复原沉淀法处置含铬废水是一种应用恰当的复原剂将Cr6+复原为Cr3+,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使Cr3+发作沉淀而去除的工艺,该技术工艺简单,本钱低,80%以上含铬废水处置均采用此办法。衡水某厂镀锡线钝化产生的含铬废水采用复原沉淀法处置,固然出水Cr6+可以到达排放规范,但存在药剂投加量大,铬泥产量大的问题,铬泥属于风险废物,需交由资质部门处置,处置本钱高。本文经过深化研讨问题产生的缘由,提出优化处理计划,降低系统加药量,并完成铬泥减量化。
1、原含铬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概略
该厂镀锡线含铬废水产量约100m3/d,废水中Cr6+含量约100mg/L,处置工艺采用连续式二级复原沉淀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废水首先进入调理池调理水量,然后经过潜水泵连续泵入后序反响系统。复原池分为两级,均设置机械搅拌安装,一级复原池内投加HCl调理pH,运用复原剂NaHSO3在适宜的pH下将Cr6+复原,该池进水点和加药点均位于池体上方。药剂在一级复原池内混合后进入二级复原池充沛反响,然后进入调碱凝聚池,该池设有机械搅拌,投加Ca(OH)2溶液调理pH至碱性,使Cr3+构成沉淀,同时投加PAC和PAM,使沉淀凝聚增大,易于沉降,该池的加药点位于池体上方。经过调碱凝聚后,废水进入沉淀池,池内设置有斜管填料,废水在沉淀池内完成泥水别离,上清液达标排放,污泥进入板框压滤机实施污泥脱水,产生危废铬泥,脱出水返回调理池实施二次处置,工艺主要运转参数见表1。
该工艺运转条件下,出水Cr6+和总Cr虽能到达《电镀污染物排放规范》(GB21900-2008)的排放规范,但产生的危废铬泥量高,药剂投加量大,需求实施优化,以降低运转本钱。
2、工艺诊断
2.1 工艺运转剖析
药剂的投加量与工艺的运转方式和运转参数控制亲密相关。经过系统诊断,本处置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乏:
(1)连续式运转下药剂投加偏向大。
在连续式的运转条件下,药剂需求连续投加,由于现场管理和设备计量问题,药剂的投加大多靠人工控制,也不能跟据进水状况及时实施调整,为了保证出水可以达标,药剂普通都是远超设计量连续投加,造成大量药剂糜费,这是形成加药量大的主要缘由。
(2)一级复原池和调碱凝聚池存在短流现象。
两池的出水和加药点均位于反响池上部,构成了“上进上出”的短流现象,即药剂和废水不能在反响器内充沛混合反响即流向了下一个环节,造成反响不充沛,大量药剂被无效运用。
(3)pH控制不精确。
HCl和Ca(OH)2投加点与pH计的装置点均位于反响池上方,由于加药点左近,药剂和废水混合不平均,会造成测定值呈现较大偏向。
(4)PAC和PAM同池内同时投加,影响凝聚沉淀效果。
PAC主要作用是中和电荷,使胶体脱稳构成细小絮体,PAM主要作用是将脱稳的细小絮体架桥吸附,逐步构成更大的絮凝体,有利于沉淀。假如两种药剂在同池内同时投加,其作用会遭到影响,增加药剂投加量。
2.2 铬泥产生剖析
为了弄分明铬泥成分的来源途径,对铬泥主要成分实施剖析,以找出对铬泥产量奉献较大的环节,有的放矢,铬泥主要成分剖析结果如表2、图2所示。
由图2能够看出,铬泥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Ca、Cr、Mg,主要以CaCO3、CaCr2O4、CaMg(CO3)2方式存在,其中Ca是主要成分。铬泥中占比最大的CaCO3成分主要来源可能是在熟石灰制备过程中存在一局部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响生成,最终Ca元素以CaCO3、CaCr2O4、CaMg(CO3)2等方式进入铬泥,造成了铬泥产量增大。
3、废水处置工艺优化
3.1 工艺运转优化
(1)改连续式运转方式为半序批式。
半序批式反响是指改工艺中的最关键的复原反响按序批式实施,后续反响仍按连续式实施。出水Cr6+能否可以达标,关键在于复原反响能否实施的完整。因而将废水的复原过程按批次处置实施,经过测定每个批次的水质状况来肯定该批次的药剂投加量,运转管理请求低,可防止药剂的过量投加。同时也可对每个批次复原池Cr6+单独实施检测,保证出水达标。
(2)优化加药点设置,消弭短流。
加药点的设置应该跟进反响池进出水的方向肯定,而且进水和出水的位置应该相反。关于下进水,上出水的反响器,加药点应该设置在反响池下部;关于上进水,下出水的反响池,加药点应该设置在反响池的上部。加药点应尽量远离出水口,这样能避免短流,使药剂与废水充沛混合。
(3)优化控制参数。
原处置工艺参数控制仪表的装置位置和精度方面的缘由,造成控制参数不精确,因而需求改换并校准pH计,同时在复原池增加ORP计,经过ORP来准确控制加药量,并将仪表的装置位置选在药剂充沛混合区域。
3.2 药剂优化
(1)调碱剂优化。
经过对铬泥来源剖析可知,铬泥中大量成分来源于调碱剂Ca(OH)2,Ca最终构成的沉淀物是铬泥的主要来源,因而将调碱剂改为NaOH,主要有以下优势:①NaOH反响后不会构成沉淀,会以盐的方式随出水排放,不会残留到污泥当中去,可有效降低铬泥产量;②可运用片碱制备,易溶解,溶于水后根本不产生悬浮物,不容易发作管道阻塞等问题。
(2)PAC和PAM投加优化。
为充沛发挥PAC和PAM的作用,PAC和PAM分池先后投加,两者的投加比例坚持不变。
(3)控制参数优化。
该工艺主要控制参数是复原池和调碱池的pH,保证复原和沉淀的最佳pH条件,经过实验室实验,复原池的最佳pH在2~3,调碱池pH在8~9.2。另外复原池增加ORP控制,以指导复原剂的投加,最佳ORP在220~230mV。
4、含铬废水处置工艺优化结果
4.1 优化后的工艺
优化后的工艺采用了半序批式的运转方式,将复原池兼并,并加装了ORP计,底部加装穿孔管曝气,起到搅拌混匀作用;调碱反响、混凝和絮凝反响分池实施,提升反响效率;优化了加药点的布置,使废水和药剂“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消弭了短流现象,药剂反响愈加充沛;调碱剂调整为NaOH。
废水首先进入调理池调理水量,然后泵入复原池,实施该批次的复原反响,反响完成后,从复原池泵入后续单元,依次实施调碱、混凝、絮凝和泥水别离。调碱池、混凝池和絮凝池的有效容积相同,均为复原池有效容积的1/2,保证后续反响充足的反响时间,优化后的工艺流程见图3。
优化后主要运转参数如表3所示。
4.2 优化后的运转效果
(1)出水指标。经过工艺优化改造后,出水Cr6+和总Cr均匀值分别为0.1mg/L、0.52mg/L,且能稳定到达《电镀污染物排放规范》(GB21900-2008)中规则的Cr6+<0.2mg/L,总Cr<1.0mg/L的排放请求。
(2)优化前后的药剂投加状况。优化前后对该工艺药剂的耗费量实施了统计,计算出每月实践的均匀药剂运用量,见表4。
从表4中能够看出,改造前复原剂的投加量为2350kg/月,折合Cr6+∶NaHSO3质量比约为1∶7.8,大大超越了理论值1∶3以及普通实践用量1∶4~5,阐明改造前关于复原剂的投加把握不准,形成了大量糜费,而改造后复原剂的用量降落了21.7%,降至1840kg/月,折合Cr6+∶NaHSO3质量比约为1∶6,较为合理,但是投加量还是略微偏大,缘由可能是由于应用了穿孔管曝气,对复原池的复原气氛产生了一定影响,造成了NaHSO3对Cr6+的复原效果有所降落,使得复原剂的投加量略微偏大。
将调碱剂由氢氧化钙换成了氢氧化钠,运用量明显减少,阐明改造后关于pH的控制愈加精准,加药量控制愈加精确。
PAC和PAM的投加量也有明显的降落,投加比例(与处置水的质量比)由约0.77‰和0.072‰分别降落到0.47‰和0.042‰,但PAC和PAM的投加比例根本坚持10∶1的关系不变。
(3)优化前后的铬泥产量状况。经过数月对铬泥产量的统计,改造前后铬泥产量均匀分别为10t/月和3.9t/月,均匀降落了61%,铬泥产量降落明显。对优化后的铬泥主要成分剖析结果见表5。
优化后Ca成分比例大幅降落,阐明改换调碱剂对铬泥减量化奉献明显,同时Cr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这就对Cr起到了富集作用,愈加有利于铬泥中Cr的资源化回收。
4.3 优化效益剖析
经过计算,每月俭省药剂投入费用约6200元。铬泥产量由均匀10t/月降落至3.9t/月,依照铬泥处置本钱5500元/t计算,可节约铬泥处置费用33550元/月,同时由于铬泥量的大幅减少,污泥脱水的运转本钱以及铬泥贮存本钱也会大幅降低。综上所述,优化后共计可节约处置费用39750元/月,折合47.7万元/年。
5、结论和倡议
衡水某厂镀锡线含铬废水复原沉淀法处置工艺存在的药剂投加量大和铬泥产量高的问题,经过对运转方式、控制参数和药剂选用的优化,有效降低了药剂耗费,铬泥产量降落61%,俭省处置费用47.7万元/年。分离本次理论,提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倡议:
(1)运用Ca(OH)2作为工艺的调碱剂固然原料价钱廉价,但会造成大量危废铬泥的产生而增加处置费用,运用NaOH铬泥产量小,综合处置本钱低,且更利于铬泥中Cr的资源化回收。
(2)序批式的运转方式愈加容易控制,对运转管理请求较低,加药量也更易于控制。
(3)受现场工艺改造限制,本次优化后各反响器的反响时间偏长,占空中积大,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4)经测定,产生的铬泥含水量在55%以上,降低其含水量可进一步完成铬泥减量化目的。